5月28日,我校約1700名大一學生線上線下同步聆聽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僑史僑情》通識課。受華僑華人與區域國別研究院之邀,北京師范大學劉少楠副教授以“非洲華僑華人概況”為題講授本次課程,詳細介紹華僑華人在非洲的歷史和現狀。
劉少楠首先介紹了近代非洲華僑華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契約華工和自由華人移民的歷史背景。他詳細闡述了17至20世紀初,約17.2萬契約華工在南非、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等地的分布情況,以及他們在礦山、種植園、基礎設施等領域的辛勤工作,并詳述了20世紀中后期非洲華僑華人的轉變——從勞工到企業家的發展歷程,探討了20世紀末至今非洲華僑華人的新趨勢,包括人口規模的增長、國別分布的變化以及從事行業的多樣化,強調了改革開放后中國企業家如何抓住機遇、走向非洲,以及女性華僑華人在經濟領域的崛起。
課程中,劉少楠還分享了多個生動的歷史常識及案例,如契約華工的海上旅途、南非蘭德金礦的勞工危機以及尼日利亞中國酋長胡介國的故事,使同學們對華僑華人在非洲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內容豐富、深入淺出的課程受到一致好評。
據悉,我校《僑史僑情》特色通識課程由華僑華人與區域國別研究院組織院內骨干教師和部分校外專家聯袂授課,旨在為同學們提供一個了解和研究華僑華人歷史與現狀的窗口與平臺。本次非洲專題講座不僅增進了我校學生對非洲華僑華人歷史的了解,也激發了他們對僑情僑史研究的興趣。我校華僑華人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將繼續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提供高質量的通識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領域,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編輯:魏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