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SIG圖像圖形中國行—華僑大學站”在泉州校區舉行。活動以“AI與多媒體計算”為主題,由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CSIG)主辦,CSIG多媒體專業委員會、華僑大學工學院、泉州數字研究院、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承辦。
華僑大學工學院院長曾煥強教授、院長助理朱建清教授擔任執行主席。清華大學孫立峰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邁教授、北京大學馬思偉教授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東特任教授受邀作報告。來自全國圖像圖形技術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華僑大學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等200余人參會。
曾煥強教授指出,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AI+多媒體計算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應用,正以其獨特的力量推動著生產力質的飛躍,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孫立峰教授作題為“AI賦能的大規模互聯網視頻體服務”的報告。他指出,利用AI為互聯網音視頻服務賦能,通過新的機器學習框架實現系統自我演進達到智慧內生,是互聯網音視頻服務的發展趨勢。
徐邁教授在“數據驅動下的壓縮視頻質量增強”主題報告中指出,近年來隨著智能終端的發展以及在線視頻等新型多媒體業務的普及,網絡中所傳輸的圖像視頻數據量呈爆炸式增長的趨勢,網絡帶寬供求矛盾日益尖銳,而高壓縮比的視頻壓縮導致視頻質量差,極大降低了視頻用戶體驗。
馬思偉教授作題為“沉浸式媒體技術在文旅場景的集成創新與應用”的報告。他指出,全景超高清、三維自由視角視頻等沉浸式視覺媒體在賽事直播、文藝演出、文物展陳、全息視訊等應用場景創新得到廣泛關注,相比于傳統視頻應用,沉浸視頻編解碼、傳輸和交互都需要新的技術和標準支撐,該領域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
劉東特任教授帶來“智能圖像視頻編碼”主題報告。他指出,當前圖像視頻已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數據量呈指數增長,迫切需要更加高效的編碼技術,經典的圖像視頻編碼技術已取得巨大成功,但進一步發展遇到瓶頸,亟需理論方法創新。
會后,與會專家學者受邀參觀華僑大學工學院科技創新中心、泉州數字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臺,并圍繞圖像圖形學科前沿作進一步研討交流。

大會現場

與會專家學者發言

與會專家學者參觀華僑大學工學院科技創新平臺
(編輯:張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