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光學工程專業2023屆畢業生劉漢子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激光與光子學評論》(Laser & Photonics Reviews)發表題為“Real-Time Jones Matrix Synthesis by Compact Polarization Inline Holographic Microscopy”的學術論文,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R.V. Vinu博士、陳子陽教授是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華僑大學為唯一作者單位。《激光與光子學評論》為國際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知名學術刊物(SCI一區,TOP,IF =11.0),由美國Wiley學術出版社主辦出版。
偏振是重要的光學參量,偏光儀器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成像、三維測量、瞬態光動力學等學科研究中。偏振信息的表征通常采用多次測量獨立偏振分量的方法,這種多幀的檢測技術只能應用于靜態的、無相對運動的或者狀態穩定的樣本,無法應用于瞬態場景。該研究設計了一個可以實現單幀測量瓊斯偏振矩陣的實驗方案,所提出的新型成像系統如下圖所示。研究采用偏振晶體來代替傳統的分束設計,利用偏振復用,實時采集各向異性樣品的四個偏振共線全息圖,通過瓊斯偏振矩陣的物理模型與衍射重構算法相結合,不僅實現了單幀偏振成像,還建立了復電場(振幅和相位)與偏振之間的關系。該裝置無任何旋轉器件,結構緊湊,設計巧妙,分辨率高。論文通過單幀測量液晶面板的雙折射特性驗證了該裝置的成像能力。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項目的資助。
(編輯:魏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