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員進行立體石雕智能雕刻加工實踐。
一邊是機器人智能雕刻精準起舞,勾勒出石材的細膩紋路;一邊是青少年圍著石粉3D打印機驚呼,看粉末在科技魔力下漸成栩栩如生的模型。22日,在華僑大學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內,兩場聚焦機器人智能制造的特色活動接力上演,為從業者“充電”的同時,亦向青少年“播種”。
“我們希望通過手把手的教學,讓前沿技術真正走進產業一線,為南安乃至泉州的智能制造產業培育實用型人才。”參與主辦活動的福建省機械工程學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安是石材產業大市,本次活動涵蓋了工業設計、建筑與機械工程等多領域的“名師”陣容,吸引20余名相關行業從業者和高校學子前來,圍繞數字化三維建模等內容進行培訓,特別融入石材加工場景及機器人智能雕刻等技術的實操演練,精準呼應當地對智能制造技術的迫切需求。
“機器人智能加工技術是當下石材產業高端化轉型的‘剛需’。”一名學員表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讓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更接地氣,技改升級也更有底氣。
而對于30名來自南安水頭中心小學和澤潭小學的孩子來說,活動則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技探秘之旅”。通過機械臂實時雕刻加工,他們直觀感受到機器人賦能立體石雕的魅力。在綠色文創展示區,華僑大學工業設計系副主任陸文千拿起一件石雕畫,告訴大家UV打印技術以及水刀拼花工藝變廢為寶的妙用,引得孩子們驚叫連連。
據了解,華僑大學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是南安市與華僑大學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致力實現“產學研用”與“科普育人”的有機銜接。
“兩場活動雖面向不同群體,卻有著共同的‘科技內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專業培訓是為產業升級筑牢技術根基,科普活動則為未來儲備創新火種,期待智能制造的種子在此扎根、發芽。

原文鏈接: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466422.html?isDigital=true&isShare=true
(編輯:馬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