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月22日在馬來西亞歷史名城馬六甲首演之后,講述近代華人“下南洋”創業謀生歷程的大型情景體驗劇《一代印記》將于5月12日在馬來西亞全國范圍內公演。
《一代印記》的總導演兼藝術總監,是華僑大學校友王永超。

大學畢業14年來,王永超一直在馬來西亞從事舞蹈教學工作,他積極推動中華傳統樂舞文化在馬來西亞的傳播與實踐,架起一座跨越山海的中馬文化交流橋梁。
出生于山東煙臺的王永超,骨子里流淌著敢闖會拼的熱血。2007年,他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入讀華僑大學音樂舞蹈學院舞蹈學(海外教育)專業。在這里,王永超不僅精進舞藝,更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找到了自己的藝術使命。他回憶:“和東南亞留學生的朝夕相處,讓我對跨文化交流產生了濃厚興趣。在校團委策劃國慶游園的經歷,更奠定了我成為導演和舞臺總監的基石。很感謝母校兼容并蓄的環境,讓我可以接觸多元文化?!?/p>
特別大四那年,王永超爭取到學院為數不多的赴馬來西亞教授中華舞蹈的實習機會。在柔佛州居鑾的課堂上,當馬來裔學生用生澀的中文稱呼他為“老師”,并努力模仿中國古典舞的云手動作時,王永超真切感受到“舞蹈比語言更有穿透力,它能直擊心靈”。馬來西亞多元包容的文化環境,也讓他瞬間產生熟悉感,仿佛這里是華僑大學校園生活的延伸。一個月的實習如同一顆種子,深深埋進了王永超的心底,為他在馬來西亞的文化創業之路埋下伏筆。

王永超大學期間前往澳門演出照片(左一)
2011年,帶著音樂舞蹈學院首屆畢業生的身份,王永超從華僑大學畢業,并應邀赴馬來西亞發展。然而,簽證手續的波折讓他不得不暫別馬來西亞,前往揚州一所大型舞蹈學校任教。在揚州的那段日子,王永超積累了豐富的辦校經驗,結識了眾多舞蹈圈的精英。2013年初簽證辦好,他奔赴馬來西亞,先在居鑾中華中學當全職舞蹈老師。
2016年對王永超來說是難以忘懷的一年。
這一年11月,在由國務院僑辦聯合中國舞蹈家協會、華僑城集團主辦的2016年“文化中國·海外華人中華舞蹈大賽”決賽中,馬來西亞居鑾中華中學舞蹈社的作品《芭莎苗寨》從來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25個國家及中國港澳臺地區的38支舞蹈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群舞組金獎及最佳編導獎。王永超,正是居鑾中華中學舞蹈社的指導教師,《芭莎苗寨》也正是他編導的作品。而7萬元的賽事獎金猶如雪中送炭,成為王永超創業的“第一桶金”。
也是在2016年,王永超在馬來西亞創辦了自己的舞蹈學校大道舞門 WYC DSAC。這是一家專業從事舞蹈培訓的機構,擁有全程策劃、執行運作及舞蹈編排方案和大型舞臺劇制作能力,開設舞蹈技術技巧課、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少兒爵士舞、英國皇家芭蕾舞、俄羅斯芭蕾舞、當代舞等課程。親任學校藝術總監的王永超,創新性地在大道舞門推出舞蹈發布會,每年舉辦大型舞蹈展演,讓學員都有機會上臺參與演出,提高自信心與膽量,增加對舞蹈的熱忱。
創立9年,如今的大道舞門 WYC DSAC,在馬來西亞擁有4個校區,學員逾千人,多次受邀參加國際比賽及交流,出訪中國、捷克、維也納、英國、新加坡、土耳其、羅馬、慕尼黑等多個國家或地區,在捷克國際舞蹈比賽中榮獲少兒組金獎、最佳舞者獎,青少年組金獎與銀獎等多項榮譽。

王永超工作時畫面(左二)
而在馬來西亞傳播中華樂舞的10多年間,王永超創作了《芭莎苗寨》《婆婆的思念》《北海北》《長獵》《心往》《紙飛機》《木偶》《尼蘇摩》《狼的草原》《拾荒者》《重生》及古典舞劇《鵲橋》等多部代表作品,編排指導的節目多次獲得馬來西亞華族舞蹈公開賽、馬來西亞華文獨中中華民族舞蹈觀摩賽金獎等,是當地舞蹈界小有名氣的青年編舞家。“在海外推廣中華傳統文化,機遇與挑戰并存。而藝術工作者的價值,在于搭建看不見的橋。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舞蹈,了解中華文化,也讓馬來西亞的文化在中國得到更多關注?!蓖跤莱硎?。
2023年,王永超被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引薦,與東南亞最大的劇院——又見馬六甲劇院合作,擔任劇院總導演、藝術總監。在這里,他與張藝謀、王潮歌等知名導演并肩作戰,一步步將事業推向高峰。

王永超工作日常場景、與王潮歌導演合影
今年3月,由又見馬六甲大劇院與中方團隊聯合打造的新劇《一代印記》成功首演。王永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代印記》從籌備到首秀展演,離不開中馬雙方團隊的通力合作與共同努力?!捌诖磥砟芪嘀旭R兩國觀眾共同見證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魅力,促進民心相通?!?/p>
5月12日,《一代印記》即將在馬來西亞全國公演。站在新的起點上,王永超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計劃進一步開發文旅項目,將舞蹈藝術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中馬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藝作品,繼續在中馬文化交流舞臺“舞”出絢麗華章。

王永超作為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新春招待會導演合影(左六)
(責編:蔡君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