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19日,由學生處主辦,新聞與傳播學院承辦的“行見八閩”福建文化研習營(三明)共40余名港澳臺僑學生赴三明市大田縣開展國情教育活動。學生們通過茶文化體驗、紅色教育基地參訪及華僑興教史跡尋訪等活動,感悟兩岸文化同根、革命精神傳承與華僑赤子報國情,厚植家國情懷。
在大田縣美人茶主題館,講解員的生動介紹讓“東方美人茶”的神秘面紗緩緩揭開。古老野生古茶樹、淳樸民間茶俗和代代相傳的制茶工藝,訴說著大田千年茶史的厚重與靈動。學生們穿上采茶服、背上竹簍走進生態茶園,在導師指導下學習“一芯兩葉”的采摘標準,并參與搖青、揉捻、烘干等制茶工序,親身體驗傳統工藝的魅力。臺灣學生游婕婷說:“從小在長輩泡茶氛圍中耳濡目染,對茶文化很感興趣,沒想到在這里遇到同宗卻獨具特色的美人茶,這種文化關聯像在兩岸間架起無形的橋。在這里,大家還一起打糍粑、跳竹竿舞,濃濃的同胞情誼讓我特別有歸屬感。”
港澳臺僑學子體驗采茶
參觀朱德出擊閩中紀念館、重走紅軍路時,學生們仿佛能聽到當年紅軍堅定的腳步回音。在舉人厝、紅軍烈士墓、紅軍診所、紅軍裁縫鋪等舊址,他們撫摸土墻,看著陳列紀念品,感念革命先輩無私奉獻和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舉人厝“孤兒感恩”的故事印證了紅軍紀律嚴明、愛護群眾的優良傳統;紅軍烈士墓前“農婦失雞”的感人事跡生動詮釋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莊嚴承諾。“革命先輩們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令人敬佩。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傳承紅色基因,為祖國繁榮貢獻力量。”香港學生陳彩愿感慨道。

港澳臺僑學子參觀朱德出擊閩中紀念館
大田縣均溪鎮玉田村保存著抗戰時期集美職校內遷辦學的歷史遺跡。斑駁的校舍墻面、泛黃的課本和華僑捐資賬冊,無聲訴說著陳嘉庚先生“教育救國”的赤子之心。1940年,陳嘉庚先生視察該校時發表《有枝才有花,有國才有家》的演講,勉勵青年立志報國。在陳嘉庚銅像前,全體研習團成員齊聲誦讀“忠公、誠毅、勤儉、創新”的嘉庚精神,并宣誓“好好讀書、好好做人,報效國家、報效民族”。華僑學生夏冰慧動情地說:“陳嘉庚先生在戰火中堅守教育,這種愛國精神讓我對祖國的感情更加深厚。”

港澳臺僑學子宣誓現場
新聞與傳播學院表示,此次國情教育之旅讓港澳臺僑學子在采擷茶香中感受兩岸文化血脈,在重走紅軍路時聆聽歷史足音,在尋訪戰時僑校舊址里仰望赤子報國初心。希望同學們帶著文化認同、信仰之光和鏗鏘誓言,將大田記憶化為報國行動,讓家國情懷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責編:鄭藝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