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連五洲,又見同安。為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大思政課”不斷拓展境內外學生育人新格局,把課程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5月19日,我校旅游學院組織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和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20余名學生走進廈門同安,深度考察體悟僑鄉文化的魅力。
鄉村振興,農業先行。在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種苗基地(位于廈門市同安竹壩華僑農場),同學們實地調研參觀播種車間、種植大棚嫁接室和苗廠,實地了解各車間的運作模式、工作環境及生產原理,體悟鄉村振興背景下,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全過程。來自中國香港的曾果欣表示,“通過在種苗基地的研習考察,我深刻感受到了現代農業科技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力量。‘紙缽育苗’這一新型工廠化育苗方式,通過‘空氣斷根’培育優質種苗,提高產量,而‘紙缽’所采用的紙材屬于可降解材料,這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生態振興的可持續化發展。”
歸僑史跡,桑梓情懷。在廈門同安竹壩研學基地,同學們實地參訪竹壩歸僑史跡館等研學地標,深入學習了解竹壩華僑農場60多年來的發展變遷史及歸國華僑僑眷的奮斗史,實地調研歸僑歷史文化空間建構對文化認同影響。同時,在與當地歸僑僑眷交流互動和調研訪談中,同學們真實捕捉歸僑文化的脫嵌與返嵌過程,體悟歸僑文化交融傳承與再生認同感;在與當地歸僑僑眷開展傳統服飾、傳統舞蹈的聯歡交流中,同學們真切感受到了底蘊深厚的僑鄉文化魅力。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陳明慧同學由衷感慨,“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本次研習考察讓我不僅見證了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更在與當地歸僑僑眷的文化交流、體驗和調研訪談中真切感受到了‘一帶一路’背后民心相通的堅實力量,我今后將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架起中印兩國民心相通的橋梁。”
據悉,本次“僑聯五洲,又見同安”研習實踐考察活動是旅游學院2024年菁英文旅研習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育人培養模式,提升學院的辦學質量,服務學校“僑校+名校”發展戰略。




活動現場
(編輯:張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