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音樂舞蹈學院港澳臺僑“百村千人行”調研服務團依托音樂舞蹈專業特色和學科優勢,走進世遺泉州,感受海絲風韻,共襄“非遺”盛宴。
調研服務團來到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品鑒眾多非遺保護項目,觀看實物展示、文字介紹和多媒體演示,通過活態展示和動態體驗全方位感受非遺魅力。從“物華之美,民間瑰寶”到“民俗之風,濃情閩南”,從“泉腔之韻,晉唐遺響”到“天工之巧,匠心營造”,石雕、木雕、紙織畫、木偶頭雕刻、彩扎、紙扎、花燈……各類非遺項目讓同學們眼前一亮。惠安女服飾、鬧元宵習俗、拍胸舞、火鼎公婆民間舞、五祖拳、刣獅、南音、木偶戲、梨園戲等非遺項目則給音樂學專業、舞蹈學專業學子帶來創作靈感,他們在觀賞和學習古樸而不失優雅的民族舞蹈中加深了對民族多樣性的認知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同。“我對泉州非遺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理解,我們南音協會需要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相信通過此次采風活動,我們會有更多的創作源泉和靈感?!眮碜灾袊愀鄣耐醢t銘同學說。
2008年,蟳埔女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福建省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堪稱中國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調研服務團一行還來到歷史文化名村——蟳埔村,體驗“簪花圍”,共同回溯歷史記憶,感受古老的海絲元素賦予蟳埔村獨特的民俗文化?!跋滔痰暮oL輕輕拂面,熟悉的閩南歌謠回蕩耳邊”,來自南非的留學生葉海鈴說,“此次藝術采風之旅來到泉州,我感到很親切、很熟悉、很不舍”。
據了解,本次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更加喜愛和認同中華文化,同時啟發學生對采風素材進行整理和編創,不斷探索“采—創—演—賽”民族音樂舞蹈文化傳承模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滋養文藝創作,讓中華樂舞的海外傳播更加深入人心。
走進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參訪歷史文化名村——蟳埔村
(編輯:魏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