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組織26位優(yōu)秀澳門學生赴福建省南平市開展“朱子文化”研習活動,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學習“朱子文化”的深刻內涵,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價值。法學院學生李輝煜說:“通過這次研學,作為澳門學生的我們不僅學習到了朱子文化和生態(tài)文明的知識,更深刻理解了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在聯系。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將這些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感受綠水青山,學習“朱子文化”
學員們一早來到武夷山九曲溪,感受巨幅山水畫卷,走進大自然,在生態(tài)之美中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深感受到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千年大計。隨后,他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來到朱熹園,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學研究等情況,學習朱熹在孔孟儒學的基礎上,博采百家精義,建構出以“理”為核心,涵蓋自然、社會與人文的新儒家思想體系。
來自工商管理學院的陳揚榮同學說:“這次朱子文化研學之旅讓我深刻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遠意義。武夷山的壯麗山水讓我們體悟到生態(tài)文明的重要性。朱熹的智慧啟示我們,要在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中尋求現代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和靈感。”
體驗茶葉制作,傳播中華文化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武夷山的茶葉就是在這碧水藍天之中孕育出的一株靈芽。同學們實地考察了母樹大紅袍的生長環(huán)境和生長情況,走訪當地茶園,了解茶葉生長環(huán)境。來到香江茗苑,學員們與匠人們面對面,學習搖青、炒青、揉捻等茶葉重要的制作環(huán)節(jié),感受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
來自計算機學院的陳家誠同學表示,在武夷山腳下親身體驗茶葉的制作過程,這不僅增進了同學們對中華傳統(tǒng)茶文化的理解,也讓大家領略到茶藝的精微之處。從每一片茶葉的孕育到成品的轉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的智慧結晶。這樣的經歷不僅豐富了知識,也讓大家更加熱愛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遺產。“通過親手參與茶葉制作,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傳統(tǒng)工藝的珍貴,更加明白保護傳統(tǒng)文化、傳承技藝的重要性”。
參觀閩越遺址,學習中華歷史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熠熠生輝。學員們來到閩越王城博物館,了解福建歷史上地方割據政權中時間最早最長,也最為強盛的諸侯國,通過出土的陶器、鐵器、瓦當、水管、都城建造規(guī)制等感受燦爛輝煌的閩越古國文化;駐足在閩越王城博物館仿漢建筑前,感受閩越王城屋宇高大敞亮、主次有序、重檐翹角的非凡氣象和漢代閩越宮苑建筑的風采。
來自工商管理學院的陸許峰同學分享道:“在閩越王城博物館,一磚一瓦都見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每一件古老的展品都似乎在訴說著閩越古國的輝煌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站在仿漢的建筑前,不僅能感受到古代建筑藝術的精湛,還能體會到先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和對技藝的尊重。這樣的經歷讓我們認識到,作為中華兒女,我們肩負著傳承和保護這些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責任。它們不僅是民族的記憶,也是國家的根和魂。”
據悉,本次研習活動系南粵(集團)有限公司捐贈設立的優(yōu)秀澳門南粵獎學金的專項活動,南粵(集團)有限公司亦派員作為實踐導師隨團指導。

師生交流會

制茶工藝現場教學
(編輯:魏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