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順利地遲到了。踏上寶島,有如進家門的感覺。”當許嘉璐的身影出現在臺北圓山大飯店十樓的“第三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閉幕會場時,與會者以熱烈掌聲對他表示歡迎。 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這樣的掌聲在島內一再響起。大陸政經文化界高層官員及負責人先后以各種名義抵達臺灣訪問,兩岸交流日趨熱絡,向深度廣度拓展。 高規格密集訪臺 “破冰”深入臺南 2月1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主席黃孟復率領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代表團到臺灣出席“第九屆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經貿合作研討會”。這是迄今為止兩岸交流活動中大陸工商企業界來臺規格最高的一次。代表團一行31人所涉行業包括房地產、水利、機械、橡膠、旅游、文化創意、食品、農業、紡織品、能源、IT、水產品、珠寶首飾、酒店餐飲、工業投資管理、生物制品、商業貿易、國際物流、金融投資、體育產品開發等方面。 3月1日,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率領訪問團抵達臺北,展開對臺北故宮博物院為期四天的回訪。這標志著故宮文物遷臺60年后,兩岸故宮正式實現了高層互訪。 3月19日,應臺灣中國新聞學會邀請,大陸中央媒體負責人訪問團一行23人抵達臺北,這是自兩岸交流以來大陸媒體赴臺訪問層級最高的代表團。訪問團成員包括《人民日報》總編輯吳恒權、學習出版社副社長明立志、五洲傳播出版社副社長郭衛民、九洲傳播出版社副總編輯楊毅、華夏之聲廣播電臺高級評論員周駿、新華社副總編輯吳錦才、中新社副總編輯夏春平、中央電視臺副總編輯程宏、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總編輯張富生等。在十天的行程中,參訪路線遍及臺灣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各地。 3月21日,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以葉圣陶研究會名譽會長的身份,在臺北出席第三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閉幕式并發表演講。“客家保存、傳承的文化,與我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如出一轍。我研究中華文化時感受到,客家人猶如中華文化的守護人。隨著客家人遷徙世界各地,客家人又成為中華文化的宣傳員。”當許嘉璐講到“客家人的精神,對思考世界明天的政治家是可貴的參考”時,與會者報以熱烈的掌聲。 3月29日,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總會會長彭珮云抵達臺灣訪問,次日,兩岸紅十字組織負責人簽署海峽兩岸紅十字組織合作備忘錄,加強人道合作與交流。這是過去在兩岸關系冰凍期扮演雙方溝通重要角色的紅十字組織,繼19年前達成金門協議后簽署的第二份重要文件。 3月30日,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移師到臺灣,國家宗教局局長、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葉小文、香港民政局長曾德成、江蘇省政協主席張連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國臺辦新聞發言人范麗清等出席盛大歡迎晚宴。 與此同時,大陸首個地方政府參訪團也積極前進寶島,更深入臺灣中南部進行交流考察。 3月23日,廈門市長劉賜貴率領該市政府參訪團,應臺中市長胡志強之邀展開為期七天的赴臺交流活動。在臺北,他們先后拜會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以及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并與當地工商界舉行座談會,臺灣工商協進會等六大工商團體理事長,世貿中心等重要機構的董事長均親自出席。臺灣進出口工會理事長許勝雄說,出席此次座談會的工商界規格之高、人員之齊的盛況只有在他們春節團拜會時才會出現。 參訪團與臺南市政府和高雄市副市長舉辦的座談會也受到熱烈回應,雙方均表達增進彼此了解、加強合作、共謀發展大計的愿望。劉賜貴與臺南市民進黨籍的市長許添財,廈門市副市長黃菱與高雄市民進黨籍副市長李永德的交流座談,更被媒體稱為“破冰”之舉。 據統計,參訪團此次先后在臺中、南投、臺南、高雄、金門等地舉辦八場由市縣政府、議會議長、鄉里長參加的座談會和餐敘會。 高層互訪循序漸進 激發想象空間 事實上,臺灣政界包括政黨領袖,卸任“副總統”“行政院長”,藍綠陣營各級民意代表、縣市長乃至鄉鎮名流等早就在大陸各地留下踏訪足跡。反之,民進黨執政時期往往采用單向、單邊的交流方法,大陸官員赴臺困難重重。 國民黨重新執政后,2008年6月和11月,海協會和海基會分別在大陸和臺北舉行“陳江會”,讓中斷九年之久的兩會會談重新開啟。海協會長陳云林作為大陸受權團體最高層級的負責人首次訪臺,在海峽兩岸乃至全世界掀起轟動。值得一提的是,馬英九與陳云林臺北“第一次握手”,實現了臺灣地區最高領導人首見大陸高級官員的重要突破。 隨后,臺灣的“行政院會”通過修正《臺灣地區公務員及特定身份人員進入大陸地區許可辦法》、《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從事專業活動許可辦法》,自今年起開放11職等以上公務員、政務官赴大陸交流,并開放大陸高層政務人員到臺灣參觀訪問。至此,大陸各級官員訪臺的一扇扇大門終于徐徐打開,達成真正的兩岸互訪。
在中國今年全國“兩會”閉幕后的記者會上,溫家寶總理一段“我真心希望能有機會到臺灣去走一走、看一看……如果有這種可能,走不動就是爬,我也愿意去”的感性表態,贏得場下經久不息的掌聲,更引發臺灣民眾的共鳴,再度激起人們對兩岸領導人互訪的無限想象。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點滴積累而后有大成。“目前兩岸尚有不暢之處,但有了開始,何愁未來。今后再來寶島,一定會比這次更順暢。”許嘉璐言語中透露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