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華僑大學與中國東南亞學會、泰國國家研究院、泰中文化經濟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九屆中泰戰略研討會,12月8日上午開幕。
與往屆不同,本屆中泰戰略研討會在中國廈門市和泰國那空那育府兩個線下會場同時舉辦,并通過云端會議線上連接。
作為中國會場的主辦方,華僑大學邀請來自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云南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下和線上兩種方式參會,與泰國會場學者探討交流。
今年恰逢中泰兩國建交45周年,本次研討會以“中泰合作45年:經驗與展望”為主題,聚焦新形勢下兩國在文化交流、扶貧經驗、可持續發展、治理模式、經貿合作、“一帶一路”建設等多個領域的合作路徑和前景。在為期兩天的會議里,中泰與會代表分“中泰文化交流”“中泰減少貧困:實踐與經驗”“可持續發展”“中國模式”“中美競爭之下的中泰合作”“‘一帶一路’與華僑華人”六個主題展開研討,同時舉行泰國研究博士生論壇。
泰國國家研究院辦公室副主任宋巴塔納·素他威,泰中文化經濟協會會長、泰國前副總理頗欽出席開幕式并致歡迎辭。華僑大學副校長曾路,泰國高等教育、科技與創新部部長顧問宋鵬·頌溫邦分別在中泰會場為開幕式致辭。
曾路向與會嘉賓介紹了華僑大學多年來與泰國各界的合作成就,以及華僑大學在泰國研究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曾路表示,中泰兩國不僅是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好伙伴,更用實際行動共同詮釋了“中泰一家親”的深厚情誼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精神。在今年疫情的沖擊下,兩國患難與共、守望相助,雙邊合作逆勢增長。而本屆研討會將進一步為兩國合作發展貢獻智慧,為中泰全面戰略合作注入新思維、增添新活力。
宋鵬·頌溫邦表示,多年來,泰中專家學者通過中泰戰略研討會共同探討經濟、政治、教育、科學技術等各領域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推動泰中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深入發展。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當下,泰中兩國可以就傳染病防治、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問題充分交流互鑒。互相尊重、彼此信任是泰中長期友好合作發展的基礎。他希望雙方進一步拓展在學術方面的交往合作,通過歷史研究、文化交流,促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推進泰中兩國的友好交往。
開幕式上,中國東南亞學會會長、華僑大學講座教授莊國土,宋鵬·頌溫邦作主旨發言。
莊國土以《自貿區和RCEP雙重助力中泰合作 “民心相通”造就中泰千年友好關系》為題,介紹了中泰關系的歷史演進,指出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簽署雙重助力下中泰合作的未來發展趨勢。他表示,“中泰一家親”的友好關系表現出的長期性、超穩定性,是基于相似的文化和價值觀、泰國華僑華人的關鍵性貢獻,同時,廈門與華僑大學在推進中泰友好交往過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宋鵬·頌溫邦指出,泰中兩國有相似的價值觀和文化觀,但也有不同的歷史發展進程。在當前泰中關系面臨新機遇、新愿景的情況下,應該加強交流、做好調整、互相適應。他同時表示,當前泰國正在積極推進中國云南到泰國曼谷的高速鐵路項目以及泰國的東部經濟走廊建設,可以很好地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接。
據了解,自2012年以來,一年一度的中泰戰略研討會是中國華僑大學與泰國國家研究院、泰中文化經濟協會開展全面合作的標志性成果,成為兩國學者、政界和智庫交流的高端平臺,得到兩國社會的高度關注。

中方會議現場

泰方會議現場(主辦方提供)
(編輯:張為?。?/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