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華僑大學青年教師學術沙龍第42場在數量經濟與統計研究院會議室舉行。本期沙龍由人事處、數量經濟與統計研究院、數量經濟研究中心、現代應用統計與大數據研究中心共同主辦,邀請胡日東教授、趙昕東教授作為特邀主講嘉賓,林木材副教授、李澤揚博士、朱淼博士作為主講青年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分享成功申報國家基金項目的心得體會。數量經濟與統計研究院部分教師與博士生參加沙龍。
趙昕東圍繞“申報書撰寫的規范化思路”展開分享,指出在申報過程中應遵循規范的模板和格式要求,建議大家提前準備,并多向外校專家請教以完善內容。他鼓勵青年教師利用科研啟動經費組織小型研討會,邀請領域專家集中討論申報書,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申報質量。
胡日東結合個人經驗提出四點建議:一是選題要有創新,并能獲得主流學派的認可;二是研究的思路、意義和創新性需深度打磨,既要引發評審專家的興趣,又能彰顯研究價值;三是多參加學術會議,結識同行,積累支持;四是確保前期研究成果與選題高度相關。他還鼓勵大家勇敢邁出申報的第一步,注重選題、邏輯嚴謹,避免低級錯誤。
林木材從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親身經歷出發,重點講解想法的重要性,認為清晰的主題與技術細節是成功的基礎。他強調,好的想法決定了項目的方向,申報書的結構應圍繞核心想法展開,確保研究問題、解決方案和創新點邏輯清晰。他還提醒,文獻回顧不必面面俱到,重在突出創新點和學科前沿。
李澤揚詳解了自科申報書的撰寫方法,尤其是在選題上要凸顯現實意義。他建議查詢前三年的學科項目,選擇合適的申請代碼和關鍵詞,以提高命中率,并詳細說明了“研究內容”的邏輯結構,從目標到內容再到關鍵科學問題,建議配以邏輯框架圖,確保各專題間邏輯連貫、內容務實。他在分享中還分析了申報書中常見的幾類問題。
朱淼則結合自己成功申報國家社科一般項目的經驗,重點講解了題目命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細致推敲使主題鮮明、易于理解。
分享結束后,與會教師圍繞擬申報選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積極請教,現場互動熱烈。活動為研究院專任教師提供了有益的交流平臺,有助于進一步提升2025年度國家基金項目申報工作水平,推動我校科研工作的持續發展。

活動現場
(責編:魏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