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僑大學旅游學院來自中國臺灣的2022級博士生彭崇耕和來自肯尼亞的2024級博士生張建銘分別在國際旅游期刊《旅游當前問題》(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和《酒店與旅游管理雜志》(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發表研究成果。《旅游當前問題》近五年影響因子為6.7,為JCR一區,在澳大利亞 ABDC 名單中被評為“A”級期刊;《酒店與旅游管理雜志》2024年影響因子為7.6,為JCR一區,是澳大利亞旅游與酒店教育理事會官方期刊。
其中論文“Guiding tourists' cautious behaviour: the interaction role of goal message framing and construal level message during the public health crisis context”由彭崇耕發表于《旅游當前問題》。該論文探討了目標信息框架(增益vs.損失)與建構層次信息(具體vs.抽象)在公共衛生危機背景下對游客謹慎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通過兩組實驗,發現損失信息框架與具體信息相結合,以及增益信息框架與抽象信息相結合,均能有效引導游客的謹慎行為。其中,損失信息框架與具體信息的結合效果最為顯著。研究還發現,目標信息框架和建構層次對游客謹慎行為的影響是通過風險感知這一中介變量實現的。
彭崇耕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論文的通訊作者是彭崇耕的導師鄒永廣教授。華僑大學旅游學院是該論文的第一通訊單位,華僑大學旅游學院2023屆碩士畢業生楊勇、2022級碩士研究生廖金斤、2022級碩士研究生方煜參與合作。

論文“Embodied power: How do museum tourists' sensory experiences affect place identity”由張建銘發表于《酒店與旅游管理雜志》。該研究基于具身認知理論,探討了閩臺緣博物館游客的感官體驗如何影響他們的地方認同。研究通過兩項子研究揭示了感官體驗對地方認同的影響機制。第一個子研究基于扎根理論,發現博物館游客的感官體驗包括視覺、聽覺和身體表達三個維度;第二個子研究通過對433份問卷的定量分析,發現感官體驗通過情感互動和情感體驗顯著影響游客的地方認同,集體記憶在這一過程中起到積極的調節作用。

張建銘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論文的通訊作者也是鄒永廣教授,是張建銘的導師。華僑大學旅游學院是該論文的第一通訊單位,美國田納西大學金丹教授與華僑大學旅游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李媛、2022級博士研究生彭崇耕參與了研究合作。
論文1鏈接:https://doi.org/10.1080/13683500.2024.2370392
論文2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htm.2024.08.009
(編輯:魏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