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深入探討人工智能背景下人才培養的新思路、新路徑,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適應度,使其與時代發展的需求緊密契合,6月7日下午,由教師發展中心主辦,化工學院協辦的“生成式AI技術熱潮下對人才培養的思考”專題講座在廈門校區綜合實驗大樓A315會議室舉辦。校長吳劍平和各學院教學負責人、系部主任和專業負責人等近100人出席。
原集美大學校長李清彪教授受邀以生成式AI熱潮為切入點,詳細分析了該技術目前的應用領域與研究趨勢,并通過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現狀,展望了未來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他指出,教育工作者應成為智慧的引領者,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批判性思維;加強對技術的認知,重視整合不同技術更好地輔助教學。他強調,高校應錨定適合自身要素的人才培養定位,重構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課程內容,著力培養學生利用AI來提高寫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生成式AI技術熱潮下人才培養問題,李清彪提出三點思考:一是需思考新技術對于不同學科人才培養體系提出的新要求;二是如何培養AI時代應具備的核心素養與能力;三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用好AI之劍以及如何規避AI給就業帶來的影響。
講座后,老師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認為李清彪教授提出的這些思考和應對之策對生成式AI熱潮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具有啟發和借鑒意義,也為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學生就業指導等方面工作提供重要參考。

講座現場(吳江輝/攝)
(編輯:張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