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網訊 近日,福建泉州洛江區舉辦首場創新性“政-校-企”三維聯動實踐觀摩活動。在洛江區工信局的精準對接下,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100余名師生深入人工智能應用標桿企業——泉州天嬌婦幼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國家級綠色工廠、省級5G全連接工廠)生產一線,開啟從課堂到智能工廠的沉浸式學習。華僑大學校長吳劍平、洛江區區長郭寧等政校企三方領導共同出席,標志著洛江區在深化產教融合、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應用方面邁出創新一步,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探索可復制的新路徑。
本次活動是洛江區創新構建“政-校-企”常態化聯動機制的首場實踐。區工信局主動牽線搭橋,高效連接高校智力資源與企業技術需求,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華僑大學校長吳劍平在活動中強調深入生產一線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關鍵,鼓勵師生在實踐中求真知、長才干。洛江區區長郭寧表示區政府將持續優化環境,深化與華僑大學在產業、人才、教育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賦能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泉州天嬌婦幼的智能化車間,華大師生零距離感受了人工智能技術深度重塑現代企業的力量。他們親眼見證AI算法實時優化生產流程,驅動效率提升高達30%的智能系統高效運轉;親身體驗基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智能客服系統展現的即時響應能力;系統學習企業如何運用AI大數據分析模型為精準營銷、產品研發和戰略決策提供全流程支撐;并在生產指揮中心目睹企業“智慧大腦”對全流程自動化生產的嚴密監控與實時調度。現場學生感嘆:“課本里的機器學習案例在這里變成了鮮活的應用,這比任何課堂演示都更有說服力。”
此次活動標志著洛江區“政-校-企”合作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三方共同發力構建產教融合新生態。洛江區工信局局長杜榮文表示將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年內力爭推動2至3個高校科研成果在洛江轉化落地。華僑大學政管學院計劃開設“AI+公共管理”微專業,定向培養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泉州天嬌婦幼則承諾聯合高校設立校園實驗室,并每年提供不少于30個實習崗位,為人才培養提供實戰平臺。
華僑大學政管學院院長湯兆云高度評價本次活動模式,認為這種“場景化教學+需求導向研發”有效破解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脫節的“最后一公里”難題。泉州天嬌婦幼技術總監展望合作前景,表示將高校強大的算法研究優勢與企業豐富的場景數據相結合,有望在智能質檢精準度提升、新市場智能化開拓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展望未來,洛江區將以此次成功實踐為起點,重點推進多項舉措以持續深化合作,包括建立季度性“技術需求-科研成果”對接會機制、共建人工智能應用實訓示范基地、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校企聯合技術攻關。本次創新實踐不僅為探索“政-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具有示范意義的“洛江樣本”,更通過可操作、可復制的協同發展路徑,為區域數字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朱璇 吳元福)
原文鏈接:http://www.cfgw.net.cn/2025-07/02/content_25138223.htm
(責編:蔡君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