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員們參訪南昌大學校史館。華僑大學 供圖
東南網5月18日訊(通訊員 李思遠)為增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子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搭建華裔青年交流互鑒的橋梁,華僑大學于5月16日至18日組織陳江和“一帶一路”獎學金生赴江西南昌、九江等地開展“感知中國——贛鄱文化研習營”活動。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等6個國家的30名獎學金生通過企業參訪、高校交流、歷史遺跡考察及文化體驗活動,全方位領略了贛鄱文化的獨特魅力與當代中國的發展活力。
參訪企業。華僑大學 供圖
實地探訪,增強獎學金生感恩意識
在九江,營員們走進賽得利(中國)纖維有限公司,實地觀摩化學纖維生產線,了解企業在綠色制造、循環經濟領域的創新實踐,進一步理解陳江和先生“保護環境,為客戶創造價值,實現利民、利國、利業”的企業理念。探訪期間,北京陳江和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伍偉、賽得利九江地區公共事務副總經理李甍還與學生們進行座談。
座談會上,同學們匯報了各自在華僑大學的學習生活情況。他們表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讓他們深化了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參訪南昌滕王閣。華僑大學 供圖
賡續文脈,厚植祖籍國家國情懷
在南昌,營員們參訪南昌大學,通過校史館參觀和校園文化體驗,感知中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生機。隨后,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學子們聆聽革命歷史講解,重溫“英雄城”的紅色記憶。
在江南名樓滕王閣,借助全息投影技術沉浸式感受古建筑跨越千年的演變,體悟王勃筆下“襟三江而帶五湖”的壯闊意境。夜幕下,學子們乘船夜游贛江,欣賞兩岸燈光秀與滕王閣交相輝映的盛景,在古今碰撞中觸摸南昌的城市脈搏。
探秘文明,對話千年智慧
營習期間,營員們還來到了海昏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啟西漢文化探索之旅。《鐘鳴海昏》實景演出以編鐘、樂舞重現漢代宴樂盛況,漢畫像石拓片體驗讓學子親手觸摸千年藝術瑰寶。遺址博物館內,VR互動、裸眼3D等科技手段生動還原漢代生活圖景,令營員嘆為觀止。在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的探訪,則讓學子們穿梭于商幫會館與市井巷陌之間,感受南昌“因水而興”的商貿傳統與煙火氣息,觸摸城市發展的歷史脈絡。
營員們表示,此次行程不僅加深了對中國歷史、科技與文化的理解,更在互動中增進了跨文化交流能力。他們一定會把這次“感知中國——贛鄱文化研習營”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帶回居住國,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今后,他們也將積極投身投身“一帶一路”的發展建設,做中華文化的傳播使者,讓世界了解中國、讀懂中國,為文明互鑒與民心相通注入青春力量。
據悉,華僑大學陳江和“一帶一路”獎學金是由北京陳江和公益基金會捐資設立的全額獎學金,旨在發揮學校僑校優勢和基金會的資源優勢,培養“一帶一路”人才,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目前,華僑大學共有110名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柬埔寨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受到資助。此次研學營旨在讓陳江和“一帶一路”獎學金生讀懂中國故事的厚重與精彩,更在互動中播撒了友誼的種子,生動詮釋了“一帶一路”倡議“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內核。
原文鏈接:http://qz.fjsen.com/wap/2025-05/18/content_31905830_0.htm?page=pad
(編輯:王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