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童海華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最后一年,也是為我國“十二五”打基礎的關鍵一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多位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都表示,“調結構、促轉變”依然是他們對本次兩會關注的焦點。
擴內需還需再發力
統計顯示,2009年中國經濟8.7%的經濟增速中,投資拉動了8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92.3%;消費拉動了4.6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2.5%;凈出口拖累了3.9個百分點,貢獻率是負44.8%。出口負增長甚至是兩位數的下滑,在近年來尚屬首次。
在這種情況下,對中國經濟而言,“結構”自然成為各方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市市長趙建才坦言,“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靠政府擴大投資的政策拉動,消費還不旺,經濟真正復蘇的基礎還不牢固?!?/p>
也有學者表示,中國經濟要想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最終還是要靠內需。通過加速城市化步伐、調整國民收入分配、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等手段,來激活我國這個13億人口大國的內需市場。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在民建中央全國兩會提案議案新聞通氣會上表示,城鎮化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所在。
辜勝阻說,將擴大內需與推進我國的城鎮化進程緊密結合起來,可以實現經濟發展與內需持續擴大的良性互動。據估算,如果未來10年我國的城鎮人口比重能上升到2/3,年均社會消費額就可以從目前的10萬億元增加到20萬億元,年均20萬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也可維持20年。
在辜勝阻看來,在投資領域,我國不僅要警惕經濟過熱風險,也要推進壟斷性行業改革,并著力提高投資效率,加快國內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的開放步伐,引導民營資本流向實業,鼓勵民間創業。另外,后危機時代要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則亟須擴大民間投資,政府要用公共投資引導民間投資。
全國人大代表、華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戴仲川告訴記者,為了讓公眾敢消費,他將在此次全國兩會上提出加快出臺《社會保險法》的議案,并建言從法律層面推動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實施和逐步完善。
產業結構調整時不我待
連日來,不少代表委員都表示,今年我國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他們要在兩會期間就此話題多多呼吁。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遼陽市市長唐志國表示,遼陽要實現危機過后的大發展,就要加快全市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而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就必須以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作支撐。
2月25日,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政協主席馬中平帶領部分在陜全國政協委員,集中視察了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主題即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全國政協委員徐中信表示,他將在全國兩會上提交提案,呼吁國家對高新區發展給予更多扶助和支持,從而促進陜西的產業結構調整。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臨沂市市長張少軍告訴記者,要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重中之重,而調整結構,必須把農業結構調整放在第一位。此外,還要加快提升工業經濟,臨沂工業經濟比較薄弱,所以要通過結構調整促發展。此外,在臨沂“轉方式、調結構”過程中,發展服務業也是重要內容。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方志遠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高校代表,他比較關注教育問題?!拔矣绕潢P注教育結構問題,我曾多次在全國兩會上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今年還要呼吁國家要更加重視職業教育發展。”
原文鏈接:http://www.ceh.com.cn/ceh/jryw/2010/3/2/601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