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的浪花將我們帶到這里,非常高興來到華僑大學培訓。此次培訓不僅是知識的交流,更是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我們非常期待與大家共同探索中文的魅力,努力學習,學有所成,并留下溫暖的回憶。”6月12日,華僑大學廈門校區,來自埃及開羅大學的Elamir shimaa sayed Mohamed(詩瑪)老師動情地說。
當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主辦、華僑大學承辦的“非洲各國中文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班”開班。來自埃及、津巴布韋、坦桑尼亞、岡比亞、毛里求斯等非洲國家的32名國際中文教師,將在華僑大學進行為期7天的培訓,以期提升國際中文教學能力。
華僑大學副校長林宏宇出席開班儀式并致辭,向學員們介紹了學校概況。他表示,華僑大學肩負著面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的使命,期待學員們通過此次培訓,顯著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成為中非語言文化交流的使者,推動中非文明的交流互鑒。
廈門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在致辭中指出,語言是溝通的橋梁,中文教育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紐帶,希望學員們在未來更加關注中非經貿合作的潛力,積極推動中非文化與經貿合作的深化發展。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中國很漂亮,大家都很有禮貌。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來到這里是為了積累自己的漢語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為非洲的中文教育貢獻力量。”來自津巴布韋大學的老師Mukura Merry Tryness(美麗)開心說道。來自坦桑尼亞多多馬大學的學員Onesmo Doris Charles(董杰)表示:“坦桑尼亞的中文教育發展迅速,中文已成為一門重要課程,但目前許多教師缺乏系統的教學方法。希望通過此次培訓,能夠掌握更有效的中文語法教學方法,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廈門市商務局對外經濟合作處負責人,我校國際交流合作處、華文教育處、招生處、預科教育學院負責人參加開班儀式。
據悉,中國援助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以下簡稱“援外培訓”)是指中國通過多雙邊渠道為發展中國家舉辦各種形式的政府官員研修、學歷學位教育、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其他人員交流項目,是國家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培養人才,培育對華友好力量,是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開展對外人文交流、促進經貿合作的重要方式。
華僑大學今年正式獲批商務部對外援助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實施主體資格,開始獨立承擔援外培訓任務。為辦好此次“非洲各國中文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班”,學校精心設計了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涵蓋中文教學能力提升的多個方面;邀請多位知名專家為學員講授“國際中文教學方法與策略”“國際中文教學資源建設與本土化應用”“中文+職業教學模式”“非洲中文本土化教育策略”“中文課堂設計與跨文化融合”等精品課程。此外,還專門安排學員進行實際教學實踐與交流,組織前往廈門市、龍巖市相關教學單位實地考察。

開班式
(責編:魏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