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14時20分,緬甸發生7.9級地震,這是2025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
幾天來,緬甸的災情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也牽動著千里之外、在華僑大學讀書的緬甸學子的心,更牽動著學校的心。
據了解,在華僑大學,有300多名緬甸籍學生。地震發生后,學校第一時間啟動應急資助響應機制,全面摸排緬甸籍及中國云南周邊地區學生家庭受災情況。經核查,截至目前,華僑大學共計25名學生家庭受到不同程度災害影響,其中緬甸籍學生22名、云南地區學生3名,16名學生受災情況較嚴重,家庭經濟受較大損失。
華僑大學立即行動,對受災學生進行關心慰問并提供臨時困難補助。各學院輔導員深入學生社區,開展緬甸籍學生宿舍走訪,及時給予受災學生關心關懷,幫助疏導學生心理緊張情緒。他們還一對一聯系相關學生,鼓勵學生主動與家人溝通,確認安全情況。華僑大學2022級新聞與傳播學院緬甸學生李淑貞的家在仰光,在地震中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她表示:“地震發生之后,學校和緬甸華僑大學同學會第一時間聯動,讓大家填寫問卷,及時了解到他們的家庭是否受到嚴重影響。”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4級緬甸學生谷蕊芳的家位于此次地震受災最為嚴重的曼德勒市。她告訴記者,3月28日下午兩點多她剛好下課,在刷朋友圈時看到了緬甸地震的消息,非常擔心家人安全,“后通過微信了解到家人都平平安安,心里的石頭才落下”。“但當我刷到來自中國、來自廈門的救援隊在緬甸展開救援的視頻時,心里也踏實了不少。”谷蕊芳說。
華僑大學學生資助中心開放臨時困難補助申請通道,受災學生可申請1000-5000元不等的臨時困難補助,以幫助其家庭渡過難關。據悉,按照學校統一部署,各學院在情況摸排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家庭受損情況和經濟條件,實施精準幫扶,首批已給予其中15名學生發放臨時補助。后續,學校將根據實際情況再追加第二筆補助。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同步介入,提供專項心理輔導,幫助有需要的學生緩解焦慮情緒,穩定心態。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緬甸學生郭同學的父親就在地震中受傷,并被送往緬甸某醫院救治。學校了解到該情況后,立即啟動發放臨時困難補助等相關幫扶措施。目前,該生情緒穩定,經學院心理疏導后心態樂觀,后續打算待局勢穩定后返回緬甸。
同時,華僑大學發揮校學生會、緬甸同學會等學生組織(社團)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組織同學開展自愿募捐等活動,加強朋輩關懷與互助。
土木工程學院“僑小震”防災減災研究生創新團隊黨支部也在第一時間舉行慰問緬甸受災學生座談會,并向他們介紹了地震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等實用知識。該團隊緬甸籍碩士研究生何文建深情地說:“雖然遠在他鄉,但能感受到團隊的關懷,這讓我倍感溫暖。我將更努力學習,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饋社會。”
不僅是在校學生,學校還通過微信及緬甸校友會聯系已經畢業的緬甸籍校友,了解他們目前的情況,讓千里之外的他們同樣感受到來自母校的關心。截至4月1日,共收到60名緬甸校友反饋,其中9位校友家庭房屋倒塌,但當事人與家人均平安,未發現傷亡情況。同時,華僑大學柬埔寨校友會立馬發起募捐,將直接對接華僑大學緬甸校友會。華僑大學馬來西亞校友會、華僑大學云南校友會等目前也正在積極發起募捐倡議,將持續進行一段時間。而華僑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1屆緬甸籍本科畢業生、首屆陳嘉庚獎學金獲得者曹雅婷,則正隨中國公羊救援隊參與緬甸救災工作。
華僑大學表示,接下來會繼續關注災情動態,持續開展幫扶措施,確保同學們在校期間安心學習、生活無憂。各學院也將結合專業學習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
(責編:張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