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分會主辦,華僑大學承辦的第16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在華僑大學廈門校區開幕。來自全國特種加工領域的專家學者、院校師生及科技工作者共500余人與會。
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是我國特種加工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學術會議,是特種加工領域學術理論和技術創新的階段性總結,是廣大科技人員探索、研究和實踐特種加工技術所取得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特種加工領域學術界、產業界相互交流和合作的良好平臺。
本屆會議以“創新創造——邁向2025”為主題,將圍繞國內外特種制造技術、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發展等多個議題展開廣泛交流和研討。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分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朱荻教授,華僑大學校長賈益民、副校長徐西鵬,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工程師田利芳,福建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廈門理工學院校長陳文哲等出席開幕式。
朱荻在致辭中表示,特種加工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融合多學科基礎,解決了許多傳統加工方法無法解決的加工難題,在航空、航天、兵器、能源、汽車、醫療、石化等行業得到廣泛運用,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新一輪工業發展中,特種加工技術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朱荻稱,此次會議得到了各方的積極響應和支持,與會代表達500余人,論文投稿250篇,“是我國特種加工領域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學術會議。”朱荻強調,我國特種加工事業已獲得長足發展,但與國際特種強國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與溝壑,號召大家用智慧和勤奮填溝平壑。
賈益民介紹,機械工程學科是華僑大學的優勢學科,學校現建有脆性材料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學科平臺,與地方產業發展結合緊密,在學校服務地方產業發展方面始終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賈益民表示,承辦這樣高水平、高規格的學術會議,將為華僑大學提供一次與國內特種加工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難得的學習交流的機會,也必將促進學校機械工程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陳文哲向與會代表簡要介紹了福建省制造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并表示本屆會議在福建的召開也將推動和促進福建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據悉,當天大會邀請了9位專家作主題報告,其中,華僑大學副校長徐西鵬作題為“LED基片柔性磨拋加工機理”的主題報告。11月2日,與會代表還將根據議題分6個會場展開研討。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分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朱荻教授致辭

華僑大學校長賈益民致辭

華僑大學副校長徐西鵬作《LED基片柔性磨拋加工機理》主題報告(陳萍萍 攝)

福建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廈門理工學院校長陳文哲致辭

開幕式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