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載春華秋實 繼往開來再譜新篇
——寫在華僑大學建校55周年之際
賈益民
從1960年華僑大學成立至今,已經過去了55個寒暑。55年,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猶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但對于華僑大學而言,她以55年不變的執著和堅韌,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巋然屹立于泉州、廈門。
55年執著追夢,55載風雨兼程,回首55年前,華僑大學從閩南泉郡,海濱鄒魯起步。從那時起,一代代的華大人肩負“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使命,扎根泉州,志存高遠,蹣跚漫步卻矢志不渝。從建校之初艱苦創業到辦學初具規模,從經歷十年浩劫到從逆境中奮起、恢復重建再謀發展,從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到辦學體制的改革與調整,從穩定發展辦學實力明顯提升到步入新世紀一校兩區形成、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為祖國華僑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福建經濟社會的發展壯大篳路藍縷、嘔心瀝血,譜寫出了雄宏壯麗的華彩樂章。
歲月如歌,春華秋實。經過幾代人的奮斗開拓,現在的華僑大學已經成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實力不斷增強,形成了文理滲透、理工結合、工管相濟、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人才培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一元主導,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園文化,形成了聚莘莘學子于五湖四海,育創新英才惠四面八方的良好聲譽。科學研究緊密結合國家僑務工作大局和福建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成了一批國家及省部級重點研究機構,產生了眾多有影響力的科技成果。特別是近五年來,學校積極拓展辦學空間,調整優化辦學結構,依托泉州、廈門兩個校區,大力推進內涵發展,在更寬的平臺和更廣的領域上開展國際化辦學,辦學實力、服務能力和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飲水思源,重任在肩。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和支持,眾多海外華僑華人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拳拳愛心、真情相助;更無法忘記五十五年來奉獻了青春和生命的幾代華大人,正是他們的默默耕耘與艱苦付出,書寫了華大的歷史,創造了今天的輝煌。他們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華僑大學的歷史豐碑。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天的華僑大學,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改革與發展不進則退,慢進亦退。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環境與新需求,無時無刻不在沖擊著我們的思維和習慣;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也屢屢考驗我們的改革勇氣、創新智慧和戰略定力。我們只有砥礪前行,才能不辱使命,無愧時代。我們要以“華僑大學十三五規劃”“華僑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制定為契機,緊緊抓住“2011計劃”等發展機遇,積極推進“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計劃”“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計劃”“華文教育拓展提升計劃”,全面加大一流人才引進力度,加快國家涉僑研究平臺建設,全面實施國際化辦學,團結奮進、攻堅克難,腳踏實地邁出鏗鏘新步伐,全面推進基礎雄厚、特色鮮明、海內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學建設。
建校55周年,既是輝煌歷史的檢閱,也是嶄新未來的開始。我們堅信,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廣大海內外校董校友、各界朋友的支持下,在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奮斗下,創建高水平大學的目標愿景必定會早日實現!全體華大人一定會用我們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發出最強音,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譜寫出更加輝煌的宏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