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第九屆海峽兩岸資訊科學與技術交流研討會在我校專家招待所二層會議室舉行。來自華僑大學和臺灣5所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學界前沿話題。
六位學者分別上臺作主題發言。臺灣中山大學陳嘉玫報告的主題是“異常檔案行為的惡意軟件偵測”;臺灣中正大學賴槿峰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公開氣象信息推論太陽能場域異常診斷技術”;臺灣金門大學趙于翔介紹了“閱讀障礙者的交互式有聲電子書”;臺灣淡江大學王英宏解析了“應用于LET-Advanced行動網絡之以CoMP為基礎的換算法”;華僑大學唐加能、駱炎民兩位教師也分別上臺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金門大學校長黃奇、金門大學資訊系主任馮玄明、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高速電路與神經網絡實驗室主任魯華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何清、華僑大學工學院負責人等出席研討會。
據我校工學院院長鄭力新介紹,我校工學院近年來緊跟信息技術、智能化技術的時代熱點,建立了“工業化智能技術與系統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從機器人視覺與光電信息處理、大數據與網絡安全、物聯網通信等3個方向打造工業4.0研發平臺,開展相關研究。
研討會前,金門大學黃奇一行還與副校長吳季懷座談,并參觀了位于施良僑科技實驗大樓的“工學院科技創新中心”。
本次研討會由華僑大學工學院和臺灣金門大學資訊系聯合主辦,共收集到兩岸高校學術論文40余篇。

黃奇與吳季懷座談

參觀工學院科技創新中心

研討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