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根基在基層、希望在青年……要為兩岸青年學習、就業、創業、交流提供更多機遇、創造更好條件,使兩岸基層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成為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實現民族振興的重要力量。”習近平7日與馬英九會面時如此強調。
在廈門軟件園二期華僑大學產學研基地有這么一個平臺,它致力于促進海峽兩岸青年校友交流合作和創業成長,為青年學子和校友們提供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和交流活動場所,這就是華僑大學閩臺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簡稱“閩臺青創”)。
“閩臺青創”今年4月揭牌成立,它是由華僑大學臺灣校友會與大陸有為青年校友出資創建的公益服務平臺,隸屬于華僑大學青年聯合會,接受華僑大學校友工作辦公室共同指導。
“如今兩岸青年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考慮留在大陸發展。”華僑大學臺灣校友會會長許思政稱,華僑大學每年都有招收臺灣學生,今年在校臺灣學生就有近300人。而且,學校生源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校友分布在世界各地,“擁有獨特的校友資源”。
許思政表示,整合華大校友資源,搭建平臺,讓大陸青年與臺灣青年共同交流合作與創新創業,真正意義上加強兩岸青年的合作往來,這是“閩臺青創”的重要功能。
來自臺灣的劉冠伶是“閩臺青創”的受益者之一。她是建筑學院大四的學生,是臺灣同學會(廈門校區)創始會長,目前在負責“華園商城”項目。
“華園商城”是“閩臺青創”打造的公益平臺。它是一個免費為全世界華僑大學校友商家及在校生網店提供信息交流和線上推廣服務的公益服務微平臺,信息發布主要依托微信和第三方技術平臺。
“只要你是華大校友或者在校生,經審核后,就可免費在該平臺上免費發布商品信息及聯系方式。現在已有100多個商家進駐。”許思政介紹。
劉冠伶主要負責“華園商城”的日常經營、行政以及業務管理。“通過‘閩臺青創’平臺,不僅讓我和法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計算機學院等來自不同校區、不同學院的大陸同學有更深的交流與合作”她說,更難得的是,“還沒畢業就能結識到很多有豐富社會經驗和商業積累的師兄、師姐。”
劉冠伶表示,“閩臺青創”讓她與大陸的青年有更深入的接觸與了解,對她個人的成長及未來的就業創業提供了很多的幫助。
今年剛畢業的工商管理學院校友林曉峰,也入駐了“閩臺青創”,他所創立的公司,致力于為海峽兩岸的青年設計師建立創意設計作品營銷渠道,搭建兩岸創意人才信息共享平臺。“在這里,我們不僅擁有了免費的辦公場所,還通過學校以及臺灣校友會等得到了很多與臺灣青年交流的機會。”林曉峰說,“‘閩臺青創’讓他受益良多”。
“閩臺青創”還為入駐的創業團隊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組織企業考察、舉辦創業分享會以及行業主題沙龍等,這些服務和活動都由華大校友提供或組織。
林曉峰說,“這里有很多精神糧食。”他曾參加一些關于知識產權、合同簽約等法律知識講座,“這些都是初創業者比較缺乏的知識。”
許思政稱,通過這些服務與活動,就是為了指導和支持海峽兩岸的青年校友創新創業,讓他們少走彎路,減少創業風險。
11月12日,副校長曾路在赴“閩臺青創”調研時,肯定了該平臺在促進兩岸青年交流與合作,整合華大校友資源,幫助校友創新創業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學校將繼續支持“閩臺青創”的建設,希望“閩臺青創”保持特色,做好平臺建設,更好地為兩岸青年校友交流合作與創新創業服務。
校友工作辦公室、宣傳部負責人等陪同調研。

“閩臺青創”一角